确切的说,已经量产的车上,实际道路上使用的最高水平,已经可以减轻一半以上的驾驶疲劳感了。
具体来说,智能驾驶受到训练的影响很大,所以别看特斯拉的FSD V12在油管上有很多试驾,表现出很高的水平,但这种算法直接拿到中国还是会水土不服。
这就像一个美国司机刚来中国开车,也会摸不着头脑,觉得不适应一样。中国车企在智能驾驶上做出的水平是世界顶级的。华为、小米、小鹏、理想等等车企的智能驾驶水平对司机的辅助,和特斯拉FSD V12以上版本对美国司机的辅助,作用至少一样大。
具体有多大帮助呢?
举例来说:
早高峰8点出门,从北京的东五环出发,然后开到东四环,去酒仙桥、去大山子,最后去望京。晚高峰下午6点出发,经过大山子,去京密路,最后再去三元桥。来回都是15公里的路段,单程至少需要1小时。
熟悉北京交通状况的人,哪怕是20年的老出租车司机,听了这些位置可能都要倒吸一口凉气。在没有智能驾驶的时候,既要考验司机的反应,更要考验司机的耐心。如果平时通勤就是这样的路线,可以说是一种修行。
但如果你买的车配了最高版本的智能驾驶系统,也更新到最新版本的软件后,可以提供车道保持、拥堵跟车、路口转弯、出入匝道和盘桥的功能——
极端情况下,比如说你真的直接睡着了的话,那么单程会有4-5个位置出现事故。而这些事故里,至少有1个是本车的主要责任,其余大部分都是无责或者轻责。
如果你全程盯着的话,这些问题都能避免,换来的就是手脚都轻松,精神也更放松。
那么在哪些具体状况里会出问题呢?
首先就是跟车时容易被加塞。但这个容易被加塞,已经远比两三年前的智能驾驶水平好太多了。那时候的智能驾驶,如果遇到复杂路况,能让加塞的车把你加到走不动,然后自动退出智能驾驶状态。现在被加塞的情况虽然有,但也只是和非常礼让的司机的风格差不多,不会一味地退让。
还有什么情况处理不了呢?中间没有隔离带的双向车道,对面的车放慢速度,准备轧着双黄线左转时,容易避让不及。
还有,路口原地掉头是完成不了的。在光线非常昏暗的桥下转弯时,直行并且速度特别快的电动车是有可能注意不到的。
在复杂路口如果被横穿马路的(其中很多是违反交规的)电动车横穿多次被截停的话,可能会彻底停下来退出智能驾驶状态。
红绿灯前,四车道往前蹭的时候,从最左侧车道往最右侧并线,想在路口完成右转的时候,如果右侧车道的车跟得特别紧,有可能会放弃并线,让人接管。
如果你不知道是芯片控制的驾驶,以为是个人驾驶的话,你对这个人的印象大约就是新手司机,过于谨慎,但底线不低,起码不会出大错。
那什么情况是从前智能驾驶应付得不很好,现在可以应付的呢?
比如,其他车辆跟车不那么紧迫的情况下,双车道或者三车道下并线,利用匝道进出主路辅路;能理解其他车辆的并入并出的行为,或者左转右转的意图,并根据自己的情况,在车道内更偏左或者更偏右一点行驶,或者干脆提前变换到情况不那么复杂的车道上。还有,在遇到迎面而来逆行的三蹦子时,可以在保持车速的情况下避让。在需要反复借道行驶,需要跨越非机动车道时,在避让自行车的同时,不会出现点头急刹的情况。
对老司机而言,这15公里单程的上下班路程,想起来就麻烦;而对很多新手司机来说,其实他们已经选择打车或者地铁、公交了。但有了当前水准的智能驾驶后,至少能把心理压力减少一半。
这样的路况其实对智能驾驶已经是最高难度的考核了。你要是说在高速公路上的水平,那至少能减少司机80%以上的手部和脚部动作。
而且大概率说,算法上的升级很可能不需要再次对算力提出更多要求了。所以我建议,买新车的人,如果对智能驾驶有刚需,尽量选择智能驾驶算力在500TOPS以上的车型。半年一个小提升,一年一个大提升,两三年后开车还能更省事。